较个真儿:「对乙酰氨基酚」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吗?
扫码☟观看直播
对乙酰氨基酚作为一款经典的老药,自1887年首次在临床使用以来,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它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安全且有效,所以它是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非处方药物之一,也是儿童最常用的退烧药。
最近几天我在科普它时,遇到了一个困惑,那就是突然发现,不止一位朋友在后台给我留言说,对乙酰氨基酚是非甾体抗炎药,我就很好奇,想搞清楚它在哪些地方被归类到了非甾体抗炎药。
多说一句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顾名思义就是一类化学结构上不含甾体,却具有抗炎作用的药,这里的非甾体是相对于化学结构上有甾体的抗炎药而言的,临床上有甾体的抗炎药是指地塞米松之类的糖皮质激素。
上面这位朋友留言说在第七版人卫版的《药理学》。25年前,我读大学那会儿,人卫版的《药理书》中还没有把对乙酰氨基酚归类到非甾体抗炎药,所以在我的认知中,非甾体抗炎药是指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有抗炎作用的药。
我发动问药师团队的药师们又多翻了几本不同的书籍,结果发现,更多的书籍虽然没有明显地把对乙酰氨基酚定义为非甾体抗炎药,但是却把它归在解热镇痛抗炎药,与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放在同一类。
比如《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第2版)、《2005版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第18版)等,都是如此。
从作用机制上看,非甾体抗炎药非常明确地通过抑制外周的环氧化酶(COX),从而抑制一种叫做前列腺素的物质起到抗炎的作用。
而对乙酰氨基酚虽然临床使用的历史悠久,但是它的作用机制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新近的研究进展表明对乙酰氨基酚主要的作用部位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而在外周的作用非常弱,所以它的抗炎作用非常弱,没有临床意义。
起作用的部位不同,不仅会影响药物的抗炎作用,也会影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非甾体抗炎药共同的不良反应包括胃溃疡、心血管危害和凝血功能改变等,但这些都不是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最需要警惕的一个不良反应是肝脏毒性,而这也恰恰是非甾体抗炎药不太常见的一个不良反应。
不仅如此,在孕期用药方面,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性也与非甾体抗炎药有区别。对乙酰氨基酚是孕期止痛的首选治疗药物,但非甾体药物在孕早期和孕晚期都是避免使用的,最新的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对于孕20周以上人群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造成一系列胎儿的肾脏以及肺动脉高压问题。
而且在这条公告中,FDA特意强调了对乙酰氨基酚不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不受孕20周以上避免使用的限制。
基于以上区别,问药师团队药师们又进一步查阅了国外的资料,发现国外很多地方是把对乙酰氨基酚与非甾体抗炎药区分开了。比如:
1、药物网站Drugs的回答:
2、Lexicomp用药查询软件的药理学分类结果:
3、在pubmed(外文文献检索网站)以主题词搜索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也是不同的药理学分类:
看到这里,你会认为对乙酰氨基酚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吗?
为避免给临床用药造成混乱,我建议在《药理学》等教科书中将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区分开来。如果你认同我的建议,和我一起呼吁吧。